云浮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云浮789培训网 > 云浮热点资讯 > 云浮外语知识 >  《才溪乡调查》是怎样诞生的

《才溪乡调查》是怎样诞生的

发表时间:2023-11-09 02:11:13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话题:#福建# 文章来源:匿名用户, 内容简述:《才溪乡调查》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配图
    文章配图

   盛夏时节,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调查旧址晴空万里、芳草茵茵,百亩“红军公田”里,绽放的荷花们争妍斗艳,碧绿的荷叶犹如一把把蒲扇,承托着炎炎夏日那似火的骄阳。

   昔日革命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先辈们留下的足迹在今天却越来越清晰。

   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展的一次著名的农村调查,是中国人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里绽放的荷花(图: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

才溪乡调查产生于极其复杂的斗争环境

   1933年秋,国民党调集了100万军队,200余架飞机,向各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五次军事“围剿”,其中50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与此同时,国民党加紧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企图从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扼杀中央苏区。

   军事和经济形势的紧张,加上受“左”倾“进攻路线”的影响,各级苏区政府都忙于对外发展革命战争,而对于苏区经济建设较为漠视,甚至对立起来。正如毛泽东当时在《粉碎五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报告中所指出的:

   过去有些同志认为革命战争已经忙不了,哪里还有闲工夫去做经济建设工作,因此见到谁谈经济建设,就要骂为“右倾”。他们认为在革命战争环境中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可能,要等战争最后胜利了,有了和平的安静的环境,才能进行经济建设。

   当时,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深感忧虑。

   为了批驳和纠正“左”倾论调,切实打破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封锁,解决苏区军民生产生活和红军战争遇到的物质困难,毛泽东把目光投向了中央苏区模范区、福建省第一模范乡——才溪乡,决定再次到才溪乡开展调查。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会址——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外大门(刘艳晖摄)

此前,毛泽东曾先后两次到才溪乡做调查。

   第一次是1930年6月上旬,毛泽东在赣南寻乌开展社会调查后,带了一个警卫连,经杨梅、兰背、吉潭、滋溪、福建武平、上杭千家村(今珊瑚乡)来到才溪,了解闽西地区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情况。

   第二次是1932年6月上旬,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五军团攻打漳州胜利后,回师中央革命根据地来到才溪,目的是解决怎样把经济建设推向新高潮,为支援红军和改善群众生活作出更大贡献问题。

   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从江西瑞金出发,沿汀江而下,在官庄龙头潭上岸后,步行经过蜈蚣岭、梨子岭来到才溪乡。这次调查的目的是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用才溪苏区建设的模范事实来驳斥“左”倾错误思想关于根据地建设的种种错误论调,并为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准备。

   毛泽东要以“铁的事实”为“有力的武器”,“去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会址——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内大门(林建德摄)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第三次到才溪,毛泽东先后召开了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如区、乡工作人员座谈会、工人代表会、贫农代表会、耕田队长会等。调查会上,毛泽东自己口问手记,并同到会人员展开热烈讨论。

   在区、乡干部座谈会上,毛泽东听取了才溪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家属、政权建设、生产支前、经济建设、物价对比、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和干部们展开讨论。

   毛泽东第三次到才溪调查时居住的列宁堂东厢房。(图: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当兵是怎么去的?对红军家属怎样照顾?选拔干部是怎样进行的?怎样组织妇女、老人搞生产建设?干部们一一回答。毛泽东作了详细的记录。

   毛泽东在才溪乡的调查,事先列出调查提纲,调查纲目既全面又具体。调查会有问有答,开得很活跃。

   比如调查物价,猪、鱼、鸡、鸭、蛋、木、铁、布、盐、茶、纸、油等的价格,一概问个齐全,当问到土纸在暴动前后的价格时,与会者答不出来,区乡干部便到附近的消费合作社问工作人员,回来再告诉他。

光荣亭(图: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

   列宁台全景(胡家新摄)

   除开调查会外,毛泽东还深入到红军烈士、外出苏维埃干部、贫苦农民家里访贫问苦,同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发明创造,了解他们有何愿望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毛泽东离开才溪前夕,还召开了区苏维埃工作人员会议。毛泽东对才溪区、乡干部工作很满意,热情地鼓励他们说:

   你们能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既能和群众一起闹革命,又能帮助群众解决困难,这很好。如果光叫群众去参军,要公粮,你给了群众什么?如群众的劳动问题、生活问题、疾病问题都要帮助解决。最重要的就是发动群众互相帮助。

   毛泽东勉励大家:

   才溪的工作做得不错,是个模范乡、模范区,要保持下去,不要骄傲!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才溪的“我们的第一模范区”奖匾。(图: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光荣亭内正中所立石碑,镌刻有“我们是第一个模范区”字样(胡家新摄)

   通过十多天的广泛深入调查,毛泽东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七个方面总结了才溪乡的经验,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才溪乡调查》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当时才溪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才溪乡调查》用事实来说话,科学论证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环境下根据地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它严厉驳斥了“左”倾教条主义者总是把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群众生活的改良、扩大红军和生产支前对立起来的错误论调,揭示了“只有经济建设配合了政治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更高的热潮,推动广大群众上前线去”的客观规律。

   整篇文章文字质朴、毫不粉饰矫作,是以一种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深入的作风形成的调查研究报告。

   《才溪乡调查》(图: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实事求是的精神历久弥新

   《才溪乡调查》的原名是《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1934年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全国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中央政府把《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作为大会材料发给到会代表学习。

   在会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号召全苏区人民向典型学习,团结千百万群众,建立起真正的铜墙铁壁,发展革命战争,消灭一切反革命,夺取全国的胜利。

   1934年2月2日、2月9日、2月23日,中国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杂志分别以第45期、46期、48期,用《上杭才溪乡的苏维埃工作》为题,发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报告。

   当时,《斗争》发行量近3万份,中央苏区人口大约500万,其读者覆盖面是很密集的。

   《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即《才溪乡调查》(图:福建省文物保护中心、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以“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为全党树立了一个“眼睛向下”,深入实际了解社会基层情况的榜样。

   毛泽东积极倡导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率先垂范,影响和带动了一大批重视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走群众路线的苏区干部,形成了关心群众、廉洁奉公、模范带头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赢得了苏区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称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才溪乡调查》彰显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的政治品格、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历经风雨沧桑仍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图: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

文章来源:推荐,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